2025-04-0909:55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編輯近日,“關稅大戰”引發各個行業熱議,財聯社4月8日消息,美東時間4月7日,美方威脅進一步對華加征50%關稅。
4月8日上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明確表態,如果美方升級關稅措施落地,中方將堅決采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
“關稅大戰”再升級,對我國食品、水產及相關行業有哪些影響?
01
關稅大戰升級
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全球加征最低10%的基準關稅,并對中國、歐盟、越南、印度等經濟體分別加征34%、20%、46%、26%的關稅稅率,導致全球資產價格劇烈動蕩。
4月4日,中方發出反制措施。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文稱,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34%關稅。
美東時間4月7日,美方威脅進一步對華加征50%關稅。
4月8日上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明確表態,“如果美方升級關稅措施落地,中方將堅決采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
具體對美關稅反制措施,據財聯社報道,中方已經準備了至少6大招。
一、大幅加征美大豆、高粱等農產品關稅。消息人士就稱,鑒于近期美方霸凌行徑,中方正考慮大幅加征美大豆、高粱等農產品關稅。
二、禁止美禽肉輸華。消息人士指出,鑒于美國頻繁爆發禽流感,相關方面強烈建議中方,禁止進口美國禽肉,確保中國人民食品安全。
三、暫停中美芬太尼合作。據透露,由于美方再次加征50%關稅,中國政府正考慮停止與美方的芬太尼合作。很簡單,美方根本無視中方出于人道主義的幫助,不但不理解中方誠意和善意,還各種抹黑、甩鍋、推責,已嚴重損害中美芬太尼合作的基礎。
四、服貿領域反制措施。消息人士還透露,這包括限制美公司參與采購、限制開展法律咨詢等業務合作。美國對華服務貿易長期順差,美國政府所謂“對等關稅”,無疑給美國當下擁有巨額順差的服務業出口帶來嚴重危機。
五、禁止進口美國電影。據有關專家透露,鑒于美方威脅升級對華關稅,有關部門正在研究減少、甚至禁止進口美國電影。
六、調查美企在華知識產權獲益情況。據消息人士透露,鑒于美相關企業在華獲得巨大壟斷利益,有關部門研究對上述情況開展調查。
02
對食品行業有哪些影響?
據悉,中國對美進口商品依存度最高的是運輸設備領域的航空器、航天器及其零件,依存度達到50%,對美進口依存度超過20%的還包括動植物油、食飲煙酒、紙等。從金額維度來看,2024年自美進口商品中金額超過百億美元的主要集中在礦產品、電氣機械、儀器儀表、動植物油等方面。
有媒體根據中美主要征稅領域進行了統計,如下圖:
對于食品行業而言,由于部分原料依靠進口(如雞肉、牛肉、豬肉、大豆、玉米、水產品等),本次關稅大戰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原料成本增加?:關稅加征導致從美國的進口原料成本增加,尤其是大豆、玉米、乳制品等關鍵品類。例如,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大豆占比達60%,關稅調整后,大豆進口成本預計每噸上漲500至800元,進而推高了生豬、家禽等養殖成本?。
產品價格上漲?:原料成本的增加會傳導到最終產品上,導致肉制品、熟食等品類價格上漲。例如,肉制品、熟食等依賴價格優勢的品類因成本增加而喪失競爭力,中小企業可能面臨虧損甚至關停的風險?。?
出口成本增加?:關稅加征使得中國食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優勢被削弱,出口成本增加,市場競爭力下降。跨境電商成本增加,可能導致美國海關對中國商品查驗力度加大,清關時間延長,甚至出現產品退回等情況?。
市場份額萎縮?:關稅征收使得中國食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優勢被削弱,部分訂單轉移到其他國家或地區,中國食品出口企業面臨市場份額萎縮的風險?。近年來,食品企業出海熱,關稅大戰對于食品企業的海外業務或有一定影響。
03
水產加工版圖或將重塑
此次“關稅大戰”,受影響巨大的還有水產行業。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表示,為應對新的高稅率,中國水產加工企業將被迫壓縮針對美國市場的出口量,并逐步縮減為美國定制的加工產品線。他指出:“水產市場供需格局亟待重建,必須盡快適應新的市場秩序。”
過去十年間,中國一直是美國市場最為重要的水產加工基地之一。青島、大連等沿海城市不僅具備成熟的加工產業鏈,更擁有大批經驗豐富的熟練工人。然而,這一切可能因“關稅門”而快速被顛覆。
而那些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替代加工地——東南亞國家,同樣遭到美方的重稅打擊。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分別被征收46%、32%、36%、17%的關稅,連印度也未能幸免,被征以26%的稅率。這直接打破了此前部分中國企業“南遷加工”的產業布局設想。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拉美國家在本輪關稅調整中“幸運躲過一劫”。智利、厄瓜多爾、秘魯、阿根廷等國僅被征收10%的基礎關稅,遠低于亞洲國家。這使得這些傳統以原料出口為主的國家,正被越來越多全球水產企業視為潛在的“新加工高地”。
盡管拉美地區尚不具備完善的冷鏈和熟練勞動力優勢,但其政治穩定、原料豐富、靠近美洲市場等特性,使其在加工產業鏈重塑中具備天然優勢。據悉,一些國際水產貿易公司已開始在厄瓜多爾沿海考察建設加工工廠的可行性。
對于中國水產行業而言,中國企業面臨兩條可行路徑:一是加快“市場多元化”步伐,積極拓展中東、歐洲、拉美等新興市場;二是推動“加工出海”,選擇政策友好、原料豐富的新地區布局工廠,以實現生產地與銷售市場的近距離銜接。
04
餐包等餐飲供應鏈企業壓力巨大
飽受壓力的還有塑料吸管、刀叉勺等餐飲供應鏈企業。
2025年4月6日,富嶺科技(001356)公告顯示,受美國政府連續加息關稅疊加客戶轉嫁成本壓力,公司2025年對美出口業務毛利率恐從24.89%大幅下降。
富嶺股份披露股票交易異動公告稱,公司產品以外銷為主,美國為公司最主要的銷售市場,2023年和2024年1-6月,公司對美國市場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5.73%和65.74%。公司的境外生產基地的產能和產量占比較低,絕大部分的產能和產量仍在中國臺州生產基地,公司向美國地區銷售的產品仍然主要來自中國生產基地出口。
經過整理發現,如果美國關稅全部落地,中國輸美商品綜合稅率將高達129%。
時間 | 稅率變動 | 累計稅率 |
2018年6月 | 加征25% | 25% |
2025年2月 | 加征10% | 35% |
2025年3月 | 加征10% | 45% |
2025年4月 | 加征34%“對等關稅” | 79% |
2025年4月9日 | 追加50%“額外關稅” | 129% |
這意味著,出口美國的塑料吸管、刀叉勺等主力產品,每100元銷售收入需額外支付129元關稅,遠超其24.89%的毛利率水平。若完全承擔新增關稅,公司對美業務將直接陷入虧損。
目前,由于國內內卷嚴重,餐包行業可贏利業務基本上都在美國,其次是歐盟。目前家聯科技、富嶺股份、眾鑫股份、恒鑫生活、金晟環保等企業的主要客戶均在美國。
近年來,一些餐包企業為規避美國關稅風險,選擇到越南、泰國等地開廠。但這次對待關稅下,美國將轉口貿易的通道也堵死了。
鑒于餐包行業屬于設備密集型的企業,對員工依賴相對較少,因此,美國會鼓勵這類企業率先來美投資建廠。據悉,一些企業已經緊急赴美考慮在美建廠事宜。
05
中國企業如何應對?
國家戰略不以個人意志轉移,“關稅大戰”影響到的是各個行業,養殖、食品、水產、餐飲供應鏈等。多名外貿業內人士表示,中國企業的應對之策,可以總結為“等”“囤”“轉”三個法子。
一:等
不少企業認為自己比美國更能熬,活到“關稅炸彈”破產問題不大。目前看來,這種判斷正在獲得更多現實支持。不過企業的“等”不是坐以待斃,中企穩住自身后,正向美國伙伴伸出援手。
浙江浩弘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朱立黎說,美國進口商中,尋求與中國生產商共擔關稅上漲風險的不在少數,涉及的產品不乏塑料夾子、保鮮盒、無紡布、棉簽等低利潤工業品。大部分中國企業也沒有推脫逃避,而是正在積極與美國合作商進行協商應對。
二:囤
“囤貨周期”是該領域內的常見現象,貨物便宜時加庫存,漲價時清庫存,底層邏輯無非低進高出。特朗普上臺=加關稅,國際貿易行業內早有共識。相應地,“囤貨周期”早在特朗普勝選的一刻就開始了。
三:轉
轉移市場——
對于倉儲成本高昂的食品鮮貨,國內國際雙循環讓相關企業不用“硬囤”;零售商家入局,將助力出口貨物轉回國內市場。
4月7日,永輝超市發布公開信,承諾若企業因出口受阻而庫存積壓,永輝將開通“綠色通道”完成15天極速上架;外貿商品國內市場認可度低,永輝將提供推廣扶持;對于渴望產品升級的供應鏈企業,永輝將作為“市場助手”共同開發新產品。
轉型升級——
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的托運客戶集中在低端領域,“關稅炸彈”有望倒逼其向高端化、品牌化轉型。
轉口銷售——
“特朗普1.0”時期,就有企業選擇將貨物先運至第三國,簡單加工后再出口至美國。這種“過一手”再出口的方式,使墨西哥等國獲得了“北美陽澄湖”的外號。
如今,全球都注意到美國關稅對各國稅率各不相同,再找一個“陽澄湖”的做法被認為仍然可行。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